“从文物里读懂中国”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。


【资料图】

西部网讯(记者 王佳祯 王靖升)“地下文物看陕西”,如此丰富的考古发现最终能与世人见面,其背后藏着一代代考古人“深耕”考古工地、不懈奋斗的岁月,而今这些岁月和往事同数千件初次展出的文物一道,被陕西考古博物馆娓娓道来……

7月9日,参加“从文物里读懂中国”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的记者们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,以考古的视角透视历史文化,观察文物从地下到博物馆的过程,了解考古工作的秘密。

在进入陕西考古博物馆前,记者们首先通过了一座桥梁,讲解员杨颖说:“建设考古博物馆旨在使考古知识不再典藏在象牙塔中,我们脚下的这座桥,就记录着考古的诸多重大事件,象征陕西考古博物馆就是考古知识体系与公众之间的桥梁。”

记者在临潼零口遗址的人骨前听讲解。

杨颖介绍,陕西考古博物馆2022年开馆,以考古学科发展史和考古学理论、成果解读、文保理念和技术为三大主题,常设展览“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”,分为考古历程、文化谱系、考古发现、文保科技四个篇章,涉及项目138个,共计展出文物4891件/组。

“考古历程篇”讲述了从金石学到近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大事件,穿插考古地层学、考古类型学、大遗址考古等理论释读;“文化谱系篇”讲述的是陕西境内旧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,穿插动物考古、植物考古、体质人类学等分支介绍;“考古发现篇”历数陕西重大考古项目;“文保科技篇”展示陶瓷、青铜、复杂遗存、壁画、纺织品等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成果。

陕西考古博物馆以考古项目为依托,系统梳理了自建国以来陕西考古的发展历程,其中包括石峁遗址、青铜器窖藏、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等在“从文物里读懂中国”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中即将出现的内容,让记者们对接下来要参观的遗址和博物馆(院)有了宏观全面的认识。

尤其是在文物保护部分的展览中,记者们饱览了陶瓷器、青铜器、复杂遗存、壁画、纺织品和漆器的修复和保护环节,纷纷在互动体验装置前伸手感受。而除了直观展示精美文物,博物馆也将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、方法和理念,讲述给了每一位参观者。其中,被称为“西周第一豪车”的贺家庄车马坑遗存,和首次亮相的蒲城元代壁画墓,被直接打包搬入了博物馆的展厅,让观众能近距离“沉浸式”感受“考古环境”,十分“硬核”。

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

陕西考古博物馆通过一件件文物,一个个遗址,勾勒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“基因图谱”,展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、相容并蓄的总体特征,为彰显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,推动考古学科发展,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等做出了突出成绩。

参观结束后,记者们好奇,参观了这么多文物,有哪一件算是陕西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?西周第一豪车、镂空人面覆盆形器、酒神图驮囊陶骆驼、隋透影白瓷杯、牺尊、李倕凤冠、马球图…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,讲解员杨颖最后为记者们揭秘,陕西考古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都是重量级,不论名次,都是镇馆之宝。

新华社记者王晶晶在西周木俑前驻足,她说:“西周木俑的制作过程很奇妙,考古学家用石膏灌进空洞,得以保留了木俑全貌。陕西考古博物馆非常令人震撼,它不但展陈了数以千计的珍贵历史文物,更珍贵的是它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,展示考古工作过程、技术方法、研究思路等等。陕西考古博物馆让普通人了解到考古学家如何揭开尘封的历史,向我们诉说着‘何以中国’的源远流长与文化自信。”

国际在线记者王鲁平在参观后说:“今天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参观,让我感受到了陕西省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。博物馆里非常特别的一点是,这里展现了考古的过程,让我们直观地体会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辛苦付出,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,更加激励我们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!”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