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高山深处,山野泛青。走进台江县方召镇东南部的交汪村,仿佛走进了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笔下的苗乡意境——青砖墨瓦,垒垒石墙,落日余晖下炊烟袅袅,乡根文化无处不在,石凳、木凳、铁锅、火塘、古树、传统农具、古水井……它们在历经岁月的洗礼下变得熠熠生辉。一栋栋修缮已久的苗家吊角楼,承载着农耕生活的风情,也诉说着村落悠远的历史。
“我们村的木房大部分已有上百年的历史,眼前的这个房子已建有几百年,后期我们强化维修加固,让子孙后代还能看到这些老房子。”方召镇交汪村党组织书记邰正贵从小生活在苗寨里,对于村里的一草一木皆有感情。在外面闯荡几年后,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归故土,加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行列,谈起村里的文化和故事,他能如数家珍。
“这个火塘,大家再也熟悉不过,特别是老一辈人,对火塘有着一种特殊的记忆。虽然现在做饭烤火大都用电了,但我们村党支部决定保留着火塘,这也是留住乡愁的体现。”交汪村党支部书记邰正贵深有感触地说。火塘承载着几辈人的生存需求,也是苗族人民凝结亲情的重要媒介。
“如今这个社会发展很快,大城市都是高楼,还是老屋子住着舒服。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,他们的根是在农村,守住村落就是护住根啊。”谈起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村落,交汪村退休干部邰先荣另有想法。
那么,如何留得住乡根呢?交汪村村“两委”、驻村工作队通过院坝会、党员大会、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,向村民宣传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,凝聚离任村干、知识青年、寨老、族老等乡贤力量,鼓励他们带头保护、参与规划,以实际行动感染群众自觉参与到保护古村落中来。此外,开展实施庭院美化、民居修缮、文化传承等项目建设,赋予村落更多的文化韵味。
距离交汪村7公里左右的传统村落反排村,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师生正在开展“反排木鼓舞”非遗研习,在苗族反排木鼓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万政文的教学示范下,学生们踩着鼓点挥手起舞,傍晚时分,师生一同观古树、游村寨、学苗舞、品苗家特色菜,大家在“视听味触品”中感受乡土生活,触摸时代记忆。
“留住乡愁也能带来发展,现在每月都有旅游团来村里参观,今年已接待游客2.5万余人次,光是这场研学游村里就赚了不少。”方召镇反排村副主任唐涛说道。“以文促旅,以旅兴村”正是反排村探索如何让老村子留住乡愁的有益尝试,在贵州酒店集团帮扶单位和各级部门支持下,该村通过“党支部引领+村民自治”的模式,将古树、苗家特色美食、反排木鼓舞、传统节庆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,以发展旅游吸引青年回乡发展,让古村落“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成为可能。
当前,方召镇共有方召村、巫梭村、反排村、交汪上村、巫脚交村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,有247户完成改造平屋顶、坡屋顶等风貌整治,各村逐步将非遗展演、民族节日融入古村落发展,让古村落变得更加美丽宜居,留住更多的烟火气息。
通讯员 潘艳芬